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李晓红,钟群鹏,曹春晓,陈波,毛唯
    材料工程. 2011, 0(12): 1-5.
    采用D1F非晶态箔中间层合金对0°+30°,0°+60°取向组合的DD3单晶合金试样进行了TLP扩散焊,研究了被焊单晶合金试样相互之间的取向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被焊二母材取向不一致时,由于在焊缝中央存在较大块状γ′相组成的界面,且此界面与外加应力方向垂直,是高温应力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从而使接头持久性能明显降低,低于母材持久性能的40%,接头断裂均发生在焊缝;而采用同样的中间层合金和连接规范,取向一致配对焊接的单晶合金接头具有均匀的焊缝组织和优良的持久性能,可达到或接近与母材等强。因此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接头,应尽可能使被焊部件的晶体取向一致。
  • 测试与表征
    张银喜,张军,黄文,汪洋,夏源明
    材料工程. 2011, 0(12): 6-9.
    利用MTS809材料试验机和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实验装置,对多晶纯钛进行了室温环境下应变率为0001,0.01 s-1的准静态和300,1400s-1的动态拉伸实验,获得了纯钛等温和绝热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实施了应变率为300s-1的冲击拉伸复元实验,获得了纯钛在高应变率下的等温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纯钛的拉伸力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效应、应变率强化效应和绝热温升软化效应。采用修正的KHL模型较好地表征了纯钛在准静态和动态实验应变率范围内的拉伸力学行为。
  • 测试与表征
    周洪宝,蔡庆伍,武会宾,张杰,陈雨来
    材料工程. 2011, 0(12): 10-15.
    利用热膨胀仪对实验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不同冷却速率进行热模拟,观察组织形貌,并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不同组织区域进行定点分析,发现Mo,Si在抑制珠光体转变及粒状贝氏体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冷速≤0.015℃/s冷却条件下,组织转变较为复杂,转变过程中有珠光体出现。由于内部合金元素微观分布不均匀,贝氏体组织分为片状和成团的粒状两种形貌,珠光体主要在成团粒状区域内出现。
  • 测试与表征
    董丽虹,徐滨士,王慧鹏,董世运
    材料工程. 2011, 0(12): 16-19.
    为研究应力诱发切口部位产生的二维自发弱磁场信号特征,制作45CrNiMoVA特种钢板状切口试件,在MTS810型液压饲服实验机上施加轴向拉应力,采用EMS2003磁记忆仪和RM1磁记忆仪采集不同应力水平下切口部位法向分量Hp(y)信号、水平分量Hp(x)信号,分析弹性变形阶段内二维弱磁信号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拉应力诱发切口部位Hp(x)信号呈现正向磁尖峰特征,Hp(y)信号呈现磁异变波峰波谷特征;Hp(x)信号的尖峰值和水平基线幅值、Hp(y)信号的峰峰值和峰间斜率K值与工作应力存在线性相关性。
  • 测试与表征
    张青松,彭喆,赵义平,陈莉,马静
    材料工程. 2011, 0(12): 20-24.
    分别以丙烯酰胺(AM)和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化学交联剂和无机纳米黏土硅酸镁锂(LMSH)为物理交联剂,在水溶液中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4种类型水凝胶。结果表明:相比于MBA,LMSH交联的polyAM和polyNIPAM水凝胶溶胀度高,孔洞数量多,结晶紫吸附量增加5~8倍。就吸附和使用效果而言,LMSH交联的polyNIPAM水凝胶是最佳的结晶紫吸附剂。
  • 测试与表征
    张颖军,朱锡,梅志远,李华东
    材料工程. 2011, 0(12): 25-28.
    采用海水浸泡阳光曝晒循环老化的方法,模拟实际海洋环境载荷对T300/环氧复合材料的作用,用以评价手糊成型T300/环氧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通过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轴向抗拉强度、拉伸模量、面内剪切强度及压缩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的分析,研究T300/环氧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湖北武汉和海南三亚140天的自然循环老化,增重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的衰减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拉伸模量老化特征不明显,抗拉强度变化较小,然而面内剪切强度和轴向压缩强度衰减幅度较大,干态试件剩余强度大于湿态试件剩余强度。
  • 测试与表征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
    材料工程. 2011, 0(12): 29-33.
    在恒定的平均应力作用下,考虑焊接接头的实际工况,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建立了快速预测焊接接头疲劳参数和残余寿命的模型,实现了定量热像法对非均质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估。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焊接接头表面局部热点的变化,定性分析了损伤演化状态。结果表明:定量热像法克服了传统疲劳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可快速、准确地确定非均质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同时,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热点区域的实时监测说明其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 测试与表征
    吕印美,李丽华,张金生,李秀萍
    材料工程. 2011, 0(12): 34-37.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合成纳米ZnO-CeO2复合材料。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pH值对产品紫外吸光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采用FTIR,XRD,UV-Vis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为氧化锌和氧化铈混合物相,复合纳米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5nm;该材料对245~400nm之间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且吸收边界延伸到400nm以后,可作为良好的紫外吸收材料。
  • 测试与表征
    杨敏鸽,王琼,王俊勃,贺辛亥,付翀,赵雪曼,秦辉
    材料工程. 2011, 0(12): 38-41.
    研究了优化工艺条件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与苎麻纤维和纱线接枝改性后的密度及力学性能,并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接枝前后纤维的结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和TDI接枝改性后,苎麻纤维和纱线的密度增大;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其中苎麻纤维碱处理后抗拉强度下降26.29%,接枝后下降29.13%(有超声)和22.67%(无超声);苎麻纱线碱处理后抗拉强度下降39.04%,接枝后下降35.51%。
  • 表面工程
    刘宏,郭荣新,卞建胜,钟浩,巩芳,李太宗
    材料工程. 2011, 0(12): 42-47.
    用XRD定量分析法研究化学沉积非晶态NiWP合金激光晶化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通过硬度测试、磨损实验、金相和SEM研究镀层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扫描速率下,均发生Ni3P相的晶化反应;随扫描速率的降低,镀层的晶化程度增加,但均未达到完全晶化;扫描速率为7mm/s时,镀层的晶化程度为73.0%。在发生Ni3P晶化反应的临界扫描速率(10mm/s)下,析出的Ni3P晶粒尺寸大于Ni;扫描速率降低时,两相的尺寸特征向相反的方向演变,但均保持在纳米级范畴。激光晶化前后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受其晶化程度,Ni及Ni3P相的尺寸、数量影响,7mm/s时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8mm/s时以磨粒磨损为主。具有适宜的晶化程度、合适的晶粒尺寸,镀层的耐磨性才能得到改善。
  • 表面工程
    吴化,陈涛,王庆辉
    材料工程. 2011, 0(12): 48-52.
    采用超声波辅助脉冲电沉积复合镀技术在铜基表面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的施加和不同电极摆放方式对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第二相颗粒共同作用可以显著细化复合镀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可达到HV760;复合镀层镍衍射晶面(200)和(220)峰位的变化,说明晶粒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得到了抑制;在其他施镀条件相同时,与电极垂直摆放相比较,电极水平放置时复合镀层厚度减至为12.0μm,且显微硬度下降为HV343。分析原因是,电极水平摆放时第二相颗粒的自沉降作用覆盖阴极表面,阻碍镍的沉积,从而降低了复合镀层中SiC的含量。
  • 表面工程
    朱承飞,解瑞,薛金花
    材料工程. 2011, 0(12): 53-57.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对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氯化橡胶面漆重防腐涂层在海水中使用初期的失效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电容法分析了失效过程中水分的吸收问题及水分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涂层体系在海水中的失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浸泡前120h,涂层电阻从起始的2.284×109Ω·cm2以大约1.9×107Ω·h-1的速率迅速下降到1.029×107Ω·cm2,120h后则以较小的速率(8381Ω·h-1)下降。而涂层的吸水过程(lnCc-t1/2)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线性增加阶段(0~30h)和30h后缓慢增加阶段,并根据第一阶段计算得到涂层中水分的扩散系数D为2.9076×10-9cm2·s-1
  • 工艺
    靳伟,董贤子,赵震声,段宣明
    材料工程. 2011, 0(12): 58-62.
    研究了飞秒激光多光子还原制备银微纳结构技术中激光扫描条件对金属微纳结构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激光扫描点间距d可获得较小线宽,延长曝光时间t使线条变宽,增加扫描次数N可使金属微纳结构表面银纳米粒子熔融凝固成较大尺寸颗粒及块状物。
  • 工艺
    鲍子成,许理,邓运来
    材料工程. 2011, 0(12): 68-72.
    对一种Mg-Gd-Y-Zr合金cast-T6状态板片试样搅拌摩擦焊接后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Gd-Y-Zr合金的搅拌摩擦焊的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为等轴细晶,硬度值最高;热机影响区基体组织具有热变形特征,第二相会粗化、溶解,硬度值稍低;热影响区晶粒尺寸与母材相当,第二相粗化,硬度值低于母材。在本工作实验条件下,cast-T6铸件试样的焊接系数达0.91,且伸长率相对于母材有大幅度提高。断口形貌SEM分析显示,接头断裂模式为韧性断裂。
  • 工艺
    梁秋实,毛昌辉,杨剑
    材料工程. 2011, 0(12): 63-67.
    采用真空热压方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2024铝基复合材料(WCp/2024Al),并利用XRD,SEM,拉伸性能测试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压温度和WC颗粒尺寸对WCp/2024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是控制复合材料发生界面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界面反应所生成的反应产物导致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下降,使复合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成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WC的颗粒尺寸对WCp/2024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未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塑性影响较大,复合材料的塑性随WC颗粒尺寸增大而提高。
  • 工艺
    金莹,郎静,陈禧,朱聪旭,马南钢
    材料工程. 2011, 0(12): 73-77.
    以纯Mg粉,SiO2粉为原料,采用反应自组织生长的方法制备了以MgO,Mg2Si为增强相的镁基复合材料。通过对试样的差热分析发现,Mg与SiO2在510~600℃之间发生原位化学反应,生成MgO与Si,被还原的Si继而与过量的Mg反应生成Mg2Si。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烧结后试样的微观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超声波辅助电搅拌混料获得的试样,反应所生成的MgO在Mg2Si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团聚体壳层,其与基体之间结合紧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电搅拌混料所获得的试样维氏硬度比电搅拌混料所获得的试样的维氏硬度提高近40%。对体系中自组织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 工艺
    张荣良,柳亚输,金云学
    材料工程. 2011, 0(12): 78-82.
    研究了用热镀锌渣作原料制得的针状纳米ZnO对EP/Zn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具有空间结构的针状纳米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普通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当纳米ZnO的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冲击强度提高46.9%,抗拉强度提高20.9%,抗弯强度提高13.3%。
  • 工艺
    韩永全,郭龙 ,陈树君,杜茂华,吴永军
    材料工程. 2011, 0(12): 83-86.
    通过YB00501型压力变送器测定相同参数条件下正极性等离子电弧力大于反极性等离子电弧力,并建立了铝合金VPPA焊接穿孔熔池受力模型,分析了在不对称正、反极性等离子电弧力的作用下,穿孔溶池稳定性及其焊缝成形机理。同时进一步分析铝合金VPPA力学特性,掌握了焊接电流和离子气流量等重要焊接参数对其影响。经穿孔焊工艺实验,合理选择正、反极性电流幅值和离子气流量等参数,保持穿孔熔池热和力的平衡,为获取铝合金VPPA焊接稳定的工艺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持。
  • 综述
    陈煜,刘云飞,范夕萍,杨威,姚维尚,谭惠民
    材料工程. 2011, 0(12): 87-90.
    综述了提高高能固体推进剂加工工艺性能助剂的研究进展。从稀释药浆、延迟固化反应、改善颗粒流动性能等改善推进剂药浆加工性能的措施出发,分别介绍了相应工艺助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对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的可同时改善加工过程中固体颗粒流动性能及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多功能性工艺助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对高能固体推进剂多功能性工艺助剂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见解。
  • 综述
    刘同冈,邹学壮,钱子航,吴健
    材料工程. 2011, 0(12): 91-96.
    碳包覆金属纳米微粒既可以避免金属纳米微粒的氧化,又能保持其固有性能不变,其潜在科研和应用价值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电弧法制备碳包覆金属纳米微粒的原理,综合评述了碳包覆金属纳米微粒的电弧法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金属与碳作用后的反应路径,产物类型以及碳包覆金属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
  • 郭启雯, 才鸿年, 王富耻, 张洪梅, 杨春, 程建
    材料工程. 2012, 0(1): 1-4.
    基于材料数据库的选材评价,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库海量存贮能力、强大的检索功能与计算机的超级计算能力,使待评价材料的筛选和大量数据初始化处理与模型计算等评价的繁琐复杂过程变得快捷、准确、简便和智能。在构建材料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材料适用性评价方法功能模块,实现了基于材料数据库的计算机辅助选材评价,在材料数据库系统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方向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评价得到的量化结果,直观反映出性能相近或各有优劣的选材方案的差异,减少了仅凭经验甄别选材方案时的主观性或盲目性。
  • 刘恕骞, 黄维刚
    材料工程. 2012, 0(1): 5-8.
    通过XRD,SEM,EDS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系统研究了Si含量对AlCoCrNiSix高熵合金铸态组织的相结构变化、微观组织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合金相结构由单一的bcc1固溶体结构逐步转化为bcc1+bcc2结构共存,其中bcc1为AlNi基的固溶体,bcc2为CrSi固溶体。随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铸态组织由枝晶形态向胞状形态转变。微观组织中Al,Ni主要存在于枝晶内,Si则偏析于枝晶间。Si具有显著提高合金硬度的作用,硬度最大值达到HV991。
  • 任明星, 李邦盛
    材料工程. 2012, 0(1): 9-12.
    利用高分辨SEM与TEM观察显微组织,同时结合相图分析,提出了CrFeCoNiCu多主元高熵合金相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为枝晶和枝晶间组织,枝晶间存在大量纳米析出相。主要组成相包括枝晶内的Fe,Cr,Ni,Co的FCC固溶体相,枝晶间非晶相和Cu,Ni的FCC固溶体相。相图分析表明,合金材料在1400℃和1100℃左右发生的两次相变,形成了CrFeCoNiCu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
  • 冯中学, 潘复生, 张喜燕, 汤爱涛, 付启涛
    材料工程. 2012, 0(1): 13-17.
    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Mg17Al12相的大小和面积密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g17Al12相在AZ61镁合金半连续铸锭的边部与心部形貌及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枝晶形态可以控制Mg17Al12相的大小和分布,枝晶越发达Mg17Al12相形态越细小分布越弥散。铸锭心部的Mg17Al12比边部的细小弥散并且主要分布于枝晶间而边部的Mg17Al12相主要群聚分布在晶界处,这与普通的永久模铸的结果相反。随着冷却速率增加,Mg17Al12相在共晶中所占比例增加,铸锭边部Mg17Al12相的面积密度比心部的高。另外固相反扩散对心部的Mg17Al12相的面积密度也有影响。
  • 表面工程
    詹美燕, 李春明, 张卫文, 张大童
    材料工程. 2012, 0(1): 18-24.
    采用扫描电境观察了AZ31镁合金在累积叠轧焊(ARB)过程中的界面焊合现象。结果表明:轧前预热温度为300℃和道次压下量为50%的累积叠轧焊工艺可以使AZ31板材获得良好的界面焊合,后续的累积叠轧焊变形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焊合质量。ARB板材的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延性断裂形貌,界面未形成良好焊合的部分呈现裂口焊合形貌。累积叠轧焊变形中的界面焊合过程包括:表面硬化脆性层减薄、断裂,氧化膜破碎,暴露出来的新鲜金属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沿裂纹流动、相互接触,形成冶金结合。后续退火可以改善界面焊合质量。
  • 表面工程
    王莹, 俞宏英, 程远, 单海涛, 孙冬柏
    材料工程. 2012, 0(1): 25-28.
    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X80钢在3种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钢在鄯善和新洲模拟溶液中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其在樟树模拟溶液中以点蚀为主。X80钢在3种不同模拟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满足:樟树>新洲>鄯善。在鄯善模拟溶液中,结晶盐CaSO4?2H2O随浸泡时间的增加不断析出并沉积在腐蚀产物层表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l-和溶解O对X80钢的侵蚀作用,减缓了X80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在樟树模拟溶液中,X80钢表面难以形成保护性产物层,腐蚀随时间不断加剧,最终促进点蚀的发生。
  • 表面工程
    李桂花, 邹勇, 邹增大, 魏希旺, 田宝林
    材料工程. 2012, 0(1): 29-33.
    采用5kW CO2激光设备,在42CrMo基体上制备出原位合成Nb2(C,N)及V8C7颗粒增强的铁基复合涂层,研究了熔覆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 激光熔覆层主要组成相为αFe相、γFe相、Nb2(C,N)及V8C7;增强相颗粒弥散分布在铁基复合涂层中,与母材相比,其磨损失重约为母材的1/8,显著提高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进一步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层结构连续致密,与42CrMo基体相比,在750℃/120h恒温氧化后的氧化层的厚度约为基体氧化层厚度的1/8。
  • 测试与表征
    张东卿, 郭全贵, 宋燕, 翟更太, 刘朗
    材料工程. 2012, 0(1): 34-37.
    利用酚醛树脂纤维在固化中的皮芯效应,控制表皮固化层的交联厚度,用溶剂溶出未交联的芯部,制备出一系列不同中空度的中空酚醛纤维。分别采用SEM、电子纤维强力仪、TGDSC、自制隔热效果测试仪对不同中空度中空酚醛纤维的截面形貌、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中空酚醛纤维中空度的增加,中空纤维的壁厚变薄,纤维的表观力学性能、热分解温度和残炭率都逐渐降低,实际抗拉强度变化不大,隔热性能大幅提高。
  • 测试与表征
    刘彬, 董世运, 徐滨士, 何鹏
    材料工程. 2012, 0(1): 38-41.
    针对目前激光熔覆层厚度无损评价的重要性,本工作结合表面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其进行测量,并在互相关函数基础上对熔覆层厚度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激光熔覆层厚度的增加,表面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速率逐渐变小,在互相关函数计算微小时间差的基础上,建立了可用于评价激光熔覆层厚度的厚度时间差关系曲线,并采用三次多项式对其进行拟合,进而得到可用于评价激光熔覆层厚度的拟合公式。最后采用不同厚度的激光熔覆层试样对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同时对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激光熔覆层厚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 测试与表征
    于美, 董宇, 王瑞阳, 祁晋豫, 刘建华, 李松梅
    材料工程. 2012, 0(1): 42-50.
    采用模拟海水干湿交替气氛的周期浸润腐蚀、模拟海水大气环境的中性盐雾腐蚀及模拟海水全浸区的全浸腐蚀三种加速腐蚀实验方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进行了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在海水模拟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环境加速腐蚀实验中,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腐蚀产物可分为外层锈层γFeOOH和内层锈层αFeOOH,通过模拟三种海水环境的腐蚀速率得出干湿交替环境中的耐腐蚀性最差,腐蚀均是从点蚀开始,慢慢扩大,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成均匀腐蚀。
  • 测试与表征
    杨坤, 梅志远, 李华东
    材料工程. 2012, 0(1): 51-54.
    通过弹性力学分析,将深水静压环境中夹芯结构芯材力学状态与加套筒静压实验中芯材的力学状态进行对比,提出研究深水静压环境中夹芯结构黏弹性芯材蠕变特性的套筒实验方法;针对三种不同配方的聚氨酯改性环氧基微珠增强吸声体(Polyurethane Modified Epoxy Resin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s, PUEPM)芯材开展准静态套筒压缩实验和加套筒蠕变实验,得到了芯材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玻璃微珠含量较低,短切纤维含量较高的分层PUEPM芯材具备较好的蠕变性能;玻璃微珠含量越大,芯材变形回弹性能越好;B型PUEPM芯材具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测试与表征
    雷玉成, 刘珍珍, 薛厚禄, 胡文祥, 陈希章, 闫久春
    材料工程. 2012, 0(1): 55-58.
    以Al5Ti5Si药芯焊丝为填充材料的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在交流电弧超声作用下进行等离子弧原位焊接,利用TEM和HRTEM测试手段研究了焊后新生增强相与基体的微界面结构,结果表明:所有新生增强相尺寸都有所减小,并且新生相与铝存在Al3Ti(020)∥Al(002),Al3Ti[001]∥Al[100],AlN[100]∥Al[100]的位相关系。细小的Al3Ti,TiC,Si以及AlN相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干净无任何反应物生成,与基体Al原子错配度低的新生相还可作为铝的异质形核核心,细化基体晶粒。焊接接头最大抗拉强度为92.69MPa,达到母材强度的62%。
  • 测试与表征
    聂向晖, 李晓刚, 李云龙, 李记科, 张鸿博
    材料工程. 2012, 0(1): 59-65.
    利用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箱,进行了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的恒温恒含水量、温度交变和含水量交变三种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含水时,碳钢表面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为不均匀的全面腐蚀,其余含水条件下,其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Q235碳钢在70℃的腐蚀速率明显高于50℃,同一温度下,Q235碳钢在10%含水土壤中的腐蚀失重最大。在恒温恒含水量加速实验中,随时间增加其腐蚀电位逐渐升高,在含水量交变和温度交变实验中,腐蚀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随土壤含水量减小、温度降低而逐渐升高。
  • 测试与表征
    梁浩, 陈勇梅, 胡文军, 丰杰, 谭云
    材料工程. 2012, 0(1): 66-70.
    利用材料试验机开展了室温拉伸实验,在0.001, 0.1, 0.6s-1不同应变率下,研究了Mg3Al1Zn2Y,Mg3Al2Zn2Y与Mg3Al6Zn2Y合金流动应力的应变率敏感性,其大小为Mg3Al2Zn2Y>Mg3Al1Zn2Y>Mg3Al6Zn2Y。基于分形理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合金断裂特征,结果表明:合金在不同应变率拉伸下的断口分形行为显著,分形维数可将断口的韧脆性与形貌特征联系起来,分形维数越大,合金塑性相对越好,合金越倾向于延性断裂,断口形貌也越复杂;三种合金断裂特性的应变率敏感性大小为Mg3Al2Zn2Y> Mg3Al6Zn2Y > Mg3Al1Zn2Y,且表现出正负不同的应变率效应。
  • 工艺
    陈愿情, 邓运来, 万里, 晋坤, 肖政兵
    材料工程. 2012, 0(1): 71-76.
    通过金相显微、透射电子显微、电子拉伸和剥落腐蚀实验研究了7050铝合金板材蠕变时效与人工时效的微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蠕变时效过程中施加的应力使板材不断产生变形,为η′析出相提供了大量形核点,析出相尺寸更加细小,特别是晶界无沉淀带较人工时效明显变窄,晶界析出相不连续。与人工时效相比,蠕变时效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略有提高。
  • 工艺
    李冰, 于萍, 代晓东, 邢文国, 董桂霖, 周宁宁, 秦占波, 张长桥
    材料工程. 2012, 0(1): 77-82.
    在阐述了尿素与甲醛聚合制备微胶囊壁材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以尿素与甲醛为壁材原料,运用原位聚合法研究了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模拟环道油品减阻率评价系统等,对微胶囊制备、储存稳定和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以尿素与甲醛为微胶囊化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覆石油减阻聚合物颗粒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具有反应温和、缩聚反应可控,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等特点。制备的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粒度分布主要集中在200μm处,微胶囊可长期保持较好的圆润小球状态,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静压耐压储存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可完全满足储存稳定性的要求。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在输送油品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与未包覆的减阻聚合物颗粒减阻率接近,微胶囊溶解后减阻率较未包覆时略有延迟,但减阻率峰值依然与未包覆时相当,可满足现场工程实际应用。
  • 工艺
    周琦, 贾建刚, 臧树俊, 赵红顺, 吴海涛
    材料工程. 2012, 0(1): 83-88.
    基于合金化的改性原理,以调整材料的长程有序度为改性思想,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压退火制备了四种Cr/Al复合合金化Fe3Si基有序合金。通过XRD,SEM,EPMA等对合金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长程有序参数定量表征了退火得到的有序相的有序程度。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成分的有序合金,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随着Si含量降低合金有序度下降,且Cr/Al的复合效应对这一趋势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具有相同Si含量的Fe65Si25Cr5Al5有序合金的有序度低于Fe3Si,分别为0.658和0.796。
  • 工艺
    王广建, 刘晓娜
    材料工程. 2012, 0(1): 89-92.
    选用有机铝盐(异丙醇铝和醋酸铝)为原料,分别以氨水和尿素为沉淀剂,在200℃的乙醇溶剂热条件下,制备出白色前驱物粉末。通过SEM,XRD和BET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原料与沉淀剂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γAlOOH,微观形貌分别为纳米级棒状和片状物;溶剂和沉淀剂种类会影响产物的比表面,采用尿素可使比表面积达到218.64m2/g。同时进一步从结晶机理方面分析了这一结果的成因。
  • 综述
    赵新宝, 刘林, 杨初斌, 张军, 李玉龙, 傅恒志
    材料工程. 2012, 0(1): 93-98.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缺陷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减少和控制凝固缺陷对提高合金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重要缺陷,包括缩松、雀斑、晶体取向的偏离和杂晶,重点讨论了这些缺陷的特点和产生的机理,并从合金成分、工艺参数、铸件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凝固缺陷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减少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缺陷的措施。
  • 孙占峰, 徐辉, 彭建祥
    材料工程. 2012, 0(2): 1-4.
    采用VISAR技术连续测量样品-窗口界面粒子速率剖面方法,对AD95陶瓷在卸载过程中的高压声速和卸载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应力为25.86~57.42GPa时,AD95陶瓷卸载过程中的高压声速降低过程与延性金属材料具有明显区别:卸载过程受加载过程中的双波结构影响,明显分成弹性前驱波卸载和冲击波卸载两个阶段,但第一阶段所占的比例随加载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小;第二阶段中不存在明显的弹性卸载和塑性卸载的拐点。研究结果将为陶瓷材料动态响应和压缩损伤研究奠定基础。
我要投稿

创刊于1956年,月刊

ISSN:1001-4381

   CN:11-1800/TB

 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发北京航

          空材料研究院

热点专刊

虚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