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简介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模板
作者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
登录中心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模板
作者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材料工程
2003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与应用
Select
DD3单晶合金对开叶片TLP扩散焊工艺探索研究
李晓红, 钟群鹏, 曹春晓, 毛唯
2003, 0 (
6
): 3-6.
摘要
(
320
)
HTML
PDF
(
1061KB
) (
169
)
引文文本
以我国第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3为研究对象,采用为DD3合金配制的非晶态箔状中间层合金D1F,对DD3合金瞬间过渡液相扩散焊(TLP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接头高温持久性能达母材性能指标的90%。同时对DD3单晶合金对开叶片扩散焊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添加剂对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微孔特性的影响
浦玉萍, 吕广庶, 李晓军, 王强
2003, 0 (
6
): 7-10.
摘要
(
300
)
HTML
PDF
(
431KB
) (
147
)
引文文本
探求添加相关添加剂后对聚酰亚胺基多孔材料的微孔参量及孔径、孔径分布的影响。将粉末粒度为20μm的聚酰亚胺分别加入5%(质量分数,下同)含量的MoS
2
,Pb,PTFE在35~105MPa压力下模压预成形;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固化制备多孔材料,用气泡孔径渗透性测定仪测量微孔参量。结果表明,添加5%的MoS
2
,Pb,PTFE后微孔参量均有变化,且孔径分布明显分散,以PTFE的分散更为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RTM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流变特性研究
李小刚, 李宏运, 胡宏军, 益小苏
2003, 0 (
6
): 11-14.
摘要
(
291
)
HTML
PDF
(
400KB
) (
251
)
引文文本
树脂粘度对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而言是必要的参数之一。本工作对一种RTM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流变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根据双阿罗尼乌斯方程,建立了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的化学流变模型,同时对该树脂进行粘度预测,为确定该树脂的RTM工艺窗口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压力容器中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对策
陈晓冬
2003, 0 (
6
): 15-17.
摘要
(
289
)
HTML
PDF
(
297KB
) (
282
)
引文文本
阐述了压力容器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对策,综合国内外资料,结合工程实践,对当前在压力容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择既保证质量又经济适用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予以评述,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建议。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Ti60合金在650~750℃高温下的氧化行为
贾新云, 刘培英, 陶冶
2003, 0 (
6
): 18-22.
摘要
(
259
)
HTML
PDF
(
1053KB
) (
210
)
引文文本
研究了Ti60合金(Ti-5.6Al-4.8Sn-2.OZr-l.OMo-0.85Nd-0.34Si)在650~75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恒温或循环氧化增重方法、氧化速度常数、活度等理论计算研究了合金氧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元素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研究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i60合金在650℃和700℃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循环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上符合抛物线规律;在750℃,氧化严重,其循环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符合抛物线-直线规律。氧化层由金红石结构的TiO
2
氧化物和少量的Al
2
O
3
组成。氧化表面形貌为网篮状组织,这是由于a相和β相的成分和结构不同,界面扩散和体扩散差异导致的氧化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稀土第二相处氧化严重,表面裂纹大多产生于稀土第二相颗粒。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1Cr18Ni9钢方焊管在大气中的晶间腐蚀
王国凡
2003, 0 (
6
): 23-24,28.
摘要
(
300
)
HTML
PDF
(
408KB
) (
175
)
引文文本
针对太阳能吸热管支架在大气中产生的晶间腐蚀,采用电子探针对铁锈和晶界进行成分分析,并用直读光谱仪对材料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雷达吸波材料性能测试
何山
2003, 0 (
6
): 25-28.
摘要
(
662
)
HTML
PDF
(
381KB
) (
1114
)
引文文本
雷达吸波材料性能测试技术是雷达吸波材料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本工作介绍了常用的雷达吸波材料测试方法和测量系统及开展吸波材料研究需要进行哪些测量工作及常用的测量方法。本工作介绍的雷达吸波材料测试方法包括:吸收剂电磁参数测量、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微波非热效应诱发的陶瓷材料中物质各向异性扩散
翟华嶂, 李建保, 黄向东, 戴金辉
2003, 0 (
6
): 29-31,35.
摘要
(
269
)
HTML
PDF
(
438KB
) (
196
)
引文文本
利用微波烧结Cr
2
O
3
-Al
2
O
3
/Al
2
O
3
双层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断面的X射线能谱线扫描发现,铬离子从富铬的氧化铝层通过界面向纯氧化铝层扩散时,扩散距离是各向异性的,沿入射微波振动方向的扩散距离比沿入射波传播方向深大约28%。这种扩散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入射波的方向性电场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叠加在示踪离子的化学势上导致的。从微波场对带电粒子跃迁影响的角度阐述微波非热效应加速陶瓷材料中固有的扩散过程,推导出微波场中物质扩散通量J
M
和物质的本征扩散通量
J
C
之间的关系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塑性加工对C
sf
/Al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张广安, 罗守靖, 腾东东
2003, 0 (
6
): 32-35.
摘要
(
192
)
HTML
PDF
(
904KB
) (
208
)
引文文本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经塑性变形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件,但塑性变形过程对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工作用挤压浸渗法获得的C
sf
/Al复合材料为毛坯,通过挤压的方法,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等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可以弥合浸渗不完全留下的微小空隙,并使纤维成方向性排列,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提高。但大变形会使纤维断裂,影响增强效果。变形温度越高,对复合材料性能越有利。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加张烧成改善连续SiC纤维的束丝拉伸性能
楚增勇, 冯春祥, 宋永才, 王应德, 王军, 肖加余
2003, 0 (
6
): 36-37,40.
摘要
(
245
)
HTML
PDF
(
344KB
) (
238
)
引文文本
先驱体法制备连续SiC纤维在烧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失重和收缩行为,导致纤维在弯曲处应力集中,从而影响其单丝强度和束丝拉伸性能。本工作通过施加一定的张力研究加张烧成方式对连续SiC纤维束丝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加张,烧成后的纤维平直,丝间平行程度明显改善,束丝断裂负荷显著增加,可编织性明显加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耐高温热固化硅橡胶胶粘剂的研究
郑诗建, 苏正涛, 王聚渊
2003, 0 (
6
): 38-40.
摘要
(
266
)
HTML
PDF
(
291KB
) (
522
)
引文文本
采用向硅橡胶中加入乙烯基三特丁基过氧化硅烷和金属氧化物等混合配成胶粘剂,这种方法可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耐热性,解决了硅橡胶和金属的粘接技术困难,粘接件在室温下的粘接扯离强度达2.5MPa以上,在300℃下的粘接扯离强度达0.83~1.45MPa,最高使用温度可达35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石墨高温粘接界面的组成及其与粘接强度间的关系
王继刚, 郭全贵, 刘朗, 宋进仁
2003, 0 (
6
): 41-43,48.
摘要
(
232
)
HTML
PDF
(
473KB
) (
357
)
引文文本
以酚醛树脂和碳化硼为原料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高温粘结剂并对石墨材料进行粘接。通过XPS的测试,研究了石墨高温粘接样品在不同的温度热处理后的界面组成、相对含量变化及其与粘接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粘接界面上主要存在着C,B,O等元素。其中,酚醛树脂(PF)炭化产生的无定形炭构成了胶层骨架,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影响着胶层结构的致密稳定性;B在粘接样品中以B
4
C或B
2
O
3
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对粘接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综述
Select
单分子膜诱导化学/电化学沉积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
张卫国, 刘恒权, 班春梅, 余碧涛, 姚素薇
2003, 0 (
6
): 44-48.
摘要
(
249
)
HTML
PDF
(
501KB
) (
179
)
引文文本
介绍了以单分子膜为基底,化学/电化学沉积纳米复合薄膜的发展现状,并对该方法的制备原理、工艺条件、膜结构、及其表征方法进行了阐述,还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地址:北京81信箱44分箱 邮政编码: 100095
电话:010-62496276 E-mail:matereng@biam.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