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中心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模板
 作者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
张中太, 林元华, 唐子龙, 张俊英
材料工程    2000, 0 (3): 42-48.  
摘要3661)      PDF(pc) (323KB)(10888)    收藏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使得材料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了惊人的变化。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纳米材料及其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李贺军, 罗瑞盈, 杨峥
材料工程    1997, 0 (8): 8-10.  
摘要2403)      PDF(pc) (126KB)(4751)    收藏
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在飞机刹车装置及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方面应用、研究的国内外状况,论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纳米粒子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张心亚, 沈慧芳,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材料工程    2005, 0 (10): 58-63.  
摘要1505)      PDF(pc) (1478KB)(4481)    收藏
在简单介绍纳米粒子团聚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纳米粒子表面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改性纳米粒子在涂料、塑料、橡胶以及其它领域中的一些最新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高熵合金新材料的研究进展
梁秀兵, 魏敏, 程江波, 张伟, 徐滨士
材料工程    2009, 0 (12): 75-79.  
摘要2485)      PDF(pc) (729KB)(4196)    收藏
高熵合金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多主元合金,一般由五种以上主要元素构成,每种元素的摩尔含量在5%~35%之间。因此,高熵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在许多方面有别于传统合金。本文阐述了高熵合金的定义、特性以及相关热力学原理,介绍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在高熵合金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铝锂合金研究进展
杨守杰, 陆政, 苏彬, 戴圣龙, 刘伯操, 颜鸣皋
材料工程    2001, 0 (5): 44-47.  
摘要1108)      PDF(pc) (265KB)(3932)    收藏
回顾了铝锂合金的发展历史,按时间顺序和性能特点将铝锂合金划分成了三代,并重点介绍了第三代铝锂合金的发展情况,其最引人瞩目的是高强可焊铝锂合金的兴起和低各向异性厚板材的生产.分析认为,第三代铝锂合金的发展趋势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合金的某方面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高熵合金制备及研究进展
陈永星, 朱胜, 王晓明, 杜文博, 张垚
材料工程    2017, 45 (11): 129-138.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1124
摘要4685)   HTML3979)    PDF(pc) (1664KB)(3625)    收藏

高熵合金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块体、粉体、涂层、薄膜等领域,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统一分类。本文根据当前高熵合金研究进展,对所有研究的高熵合金种类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元素选取原则,总结了高熵合金制备方法,综述了高熵合金研究机构、研究形式、研究内容等现状,展望了高熵合金应用前景,提出了当前高熵合金机理研究较少、性能研究不全面、热稳定性研究不系统、涂层制备工艺参数有待优化、轻质高熵合金设计、课题研究领域拓展等系列科学问题并给出针对解决方法,对于高熵合金课题未来的应用领域拓展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由美国军用标准转化的宇航材料规范(AMS)清单
刘世兴
材料工程    2000, 0 (2): 45-48.  
摘要451)      PDF(pc) (160KB)(3192)    收藏
自美国1994年6月发布关于美军标改革的政策备忘录以来,在军用材料及热工艺方面,截止1999年1月,由美国军用标准转化而来的宇航材料规范(AMS)有151项,转化方式是将原标准代号用AMS代替,即将MS、AND、FED、MIL等改为AMS,原标准代号不变。转化而来的AMS标准清单见表1,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疲劳缺口系数K f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 t之间的关系
胡本润, 刘建中, 陈剑峰
材料工程    2007, 0 (7): 70-73.  
摘要1363)      PDF(pc) (516KB)(3080)    收藏
疲劳缺口系数K f是表征缺口部位疲劳强度降低程度的参量,这一系数在结构抗疲劳设计中经常被使用.一般认为K f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 t呈线性关系,线性的斜率与不同材料类别(铝合金、钛合金和钢)有关.通过对大量不同材料、不同应力比和不同缺口试样形式的高周疲劳极限的系统分析,发现大多数情况下K f与K t的呈线性关系,但有些情况下二者不服从线性关系.K f与K t的关系除与材料类别有关外还与实验的应力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陈颖, 姜庆辉, 辛集武, 李鑫, 孙兵杨, 杨君友
材料工程    2019, 47 (7): 1-10.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8.000876
摘要1989)   HTML31)    PDF(pc) (3577KB)(2516)    收藏

人类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同时,对能量的利用率依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s,PCM)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材料,它在蓄热与温控等领域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相变储能材料在温控与蓄热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PCM的性能是制约其深入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PC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功能复合等新技术优化材料性能、设计新材料体系、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是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材料阻尼及阻尼合金的研究现状
李沛勇, 戴圣龙, 刘大博, 柴世昌, 李裕仁
材料工程    1999, 0 (8): 44-48.  
摘要612)      PDF(pc) (571KB)(2461)    收藏
介绍了材料的阻尼特性及其表征参数,综述了近年来在阻尼性能测试方法、阻尼合金及其阻尼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传统阻尼合金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ABO 3型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
向勇, 谢道华
材料工程    2000, 0 (9): 15-18.  
摘要338)      PDF(pc) (190KB)(2448)    收藏
总结了ABO 3型氧化物可能具有的各种晶体结构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电、光、声学性能.讨论了ABO 3型功能晶体和具有ABO 3型结构主晶相的功能陶瓷材料在现代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三醋酸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王文俊, 李胤, 门爽, 邵自强
材料工程    2007, 0 (8): 49-52.  
摘要652)      PDF(pc) (1091KB)(2383)    收藏
采用乙酸酐/乙酸/硫酸体系制备了三醋酸纤维素(CTA),运用IR,化学滴定, 1H-NMR,X射线衍射,DSC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TA结合醋酸质量分数均达到60%以上.与纤维素相比,CTA的晶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也降低到30%左右.同时,所制备的CTA的DSC谱图中都出现了明显而完整的熔融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孙晶晶, 李建保, 张波, 翟华嶂, 孙格靓
材料工程    2003, 0 (2): 43-47.  
摘要426)      PDF(pc) (424KB)(2260)    收藏
简述了电磁波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材料的种类;详细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以碳化硅和铁氧体为重点;最后简述了本实验室的一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热和化学亚胺化对ODPA/ODA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
程茹, 朱梦冰, 黄培
材料工程    2007, 0 (7): 51-54,58.  
摘要770)      PDF(pc) (1040KB)(2237)    收藏
以4,4′-二胺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为单体,采用两步法,分别经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过程制备了两种聚酰亚胺(PI)薄膜,并对两种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两种薄膜均已完全亚胺化.化学亚胺化的PI薄膜的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均高于热亚胺化的薄膜.拉伸性能测试表明热亚胺化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而化学亚胺化的薄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塑料的制备与表征
曲春艳, 谢克磊, 马瑛剑, 王德志
材料工程    2008, 0 (11): 19-23.  
摘要693)      PDF(pc) (497KB)(2222)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腈(MAN)为单体,采用浇注法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塑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光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将50份MAA、50份MAN、1~5份氧化镁、2~8份正丁醇、叔丁醇的混合物、0.2~0.3份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0.1~0.2份的甲酰胺,混合均匀后在40~60℃聚合为可发泡的MAA/MAN共聚物,该共聚物在200~220℃下发泡2~3h,在160℃下热处理5~6h,制得PMI泡沫塑料,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优异。在发泡和热处理过程中分子链发生分子重排反应,生成六元酰亚胺环结构;PMI泡沫为闭孔泡沫塑料,泡孔平均孔径在0.5~0.7mm之间;制得的泡沫塑料热稳定性好,热分解温度在221.5℃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研究现状
叶想平, 李英雷, 翁继东, 蔡灵仓, 刘仓理
材料工程    2018, 46 (12): 28-37.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01214
摘要2519)   HTML22)    PDF(pc) (40898KB)(2167)    收藏

本文总结了较低颗粒体积分数(≤ 14%)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的Orowan强化应力、位错强化应力、颗粒承载强化应力和其他强化应力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各项强化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降低颗粒尺寸、提高颗粒体积分数和提高颗粒分布均匀性能够同时提高Orowan强化应力和位错强化应力,提高颗粒体积分数还能够提高颗粒承载强化应力;(2)采用微观非均匀分布的颗粒包围金属基体的材料设计方法,通过提高颗粒承载强化应力和提供塑性形变区,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延展性;(3)晶界强化效应和晶格摩擦应力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也有贡献,但较少通过增强这两项强化效应提高复合材料屈服强度,通常可忽略复合材料中的固溶强化效应;(4)各项强化应力的耦合关系存在线性叠加、乘积叠加和均方根叠加3种形式。线性叠加和乘积叠加适用于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中乘积叠加关系应用效果更好;均方根叠加主要应用于微米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状态新国家标准简介
刘世兴
材料工程    1997, 0 (10): 43-47.  
摘要322)      PDF(pc) (205KB)(2073)    收藏
介绍了铝及铝合金的牌号、状态两个新国家标准的背景材料、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实施建议和意义。便于在铝加工材料的生产、使用、科研、教学及国内外贸易和技术交流中更好地使用它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强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测试方法综述与评价
刘继华
材料工程    2007, 0 (10): 76-80.  
摘要850)      PDF(pc) (1123KB)(2057)    收藏
综述了高强铝合金应力腐蚀的各种测试方法及其原理与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与评价各应力腐蚀性能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可以看出,用单一方法评价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性能及其机制是有局限性的,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的相互印证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屏蔽EMI用导电性高分子复合材料
谭松庭, 章明秋, 曾汉民
材料工程    1998, 0 (5): 6-9.  
摘要445)      PDF(pc) (240KB)(2046)    收藏
介绍了屏蔽EMI用导电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制造方法(表面导电膜形成法和导电填料分散复合法).重点讨论了导电填料的种类、形态、填充量及不同复合工艺对复合材料屏蔽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金属材料激光立体成形技术
黄卫东, 李延民, 冯莉萍, 陈静, 杨海欧, 林鑫
材料工程    2002, 0 (3): 40-43,27.  
摘要712)      PDF(pc) (325KB)(2041)    收藏
对激光立体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状况以及成形特性、凝固组织形成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要获得理想的成形效果,就必须对单层涂覆厚度、单道涂覆宽度、搭接率等主要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在工艺研究的同时,对成形件微观组织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内部组织主要由外延生长的细长枝晶构成,其枝晶一次间距在10~30μm之间.在进一步严格控制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获得了具有定向乃至单晶组织的试样.结合成形特性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总结优化工艺,获得了不同合金的激光立体成形件,成形件内部致密,表面质量良好,无缺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特约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
张学军, 唐思熠, 肇恒跃, 郭绍庆, 李能, 孙兵兵, 陈冰清
材料工程    2016, 44 (2): 122-128.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2.019
摘要2415)   HTML831)    PDF(pc) (2336KB)(2035)    收藏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有关金属材料3D打印的几种方法:电子束熔化成形(EB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LM)、激光快速成形技术(LDMD)。简述了金属材料3D打印的应用领域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文章最后结合国内外金属材料3D打印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材料3D打印需要在打印用粉末、金属3D打印设备、3D打印零件无损检测方法、3D打印零件的失效行为和寿命预测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建立3D打印零件的无损检测标准规范以及3D打印材料全面力学性能数据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TiO 2基纳米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研究进展
张向超, 杨华明, 陶秋芬
材料工程    2008, 0 (1): 76-80.  
摘要523)      PDF(pc) (946KB)(1999)    收藏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纳米TiO 2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算法对TiO 2基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光催化、掺杂改性等方面进行材料计算、模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该领域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先进复合材料的近期发展趋势
陈绍杰
材料工程    2004, 0 (9): 9-13,18.  
摘要425)      PDF(pc) (1419KB)(1982)    收藏
介绍了先进复合材料技术近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包括应用的多元化、低成本化、国际化、规范化等方面的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杨文彬, 张丽, 刘菁伟, 刘欢锐, 唐兵华
材料工程    2015, 43 (3): 91-97.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3.016
摘要2152)   HTML190)    PDF(pc) (637KB)(1968)    收藏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原子层结构,这一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石墨烯三元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电池、电容器、光伏材料、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Laves相合金的力学性能
鲁世强, 黄伯云, 贺跃辉, 何双珍, 邓意达
材料工程    2003, 0 (5): 43-47.  
摘要377)      PDF(pc) (221KB)(1883)    收藏
介绍了几种重要Laves相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目前的研究水平,内容包括硬度、强度、延性、力学行为和断裂韧性.提出了Laves相合金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燕绍九, 杨程, 洪起虎, 陈军洲, 刘大博, 戴圣龙
材料工程    2014, 0 (4): 1-6.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14.04.001
摘要3262)      PDF(pc) (3277KB)(1872)    收藏
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且石墨烯纳米片与铝合金基体未发生化学反应,并保留了原始的纳米片结构;铝基烯合金中石墨烯纳米片含量为0.3%(质量分数)时,铝基烯合金的平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22MPa和454MPa,较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合金分别提高58%和25%,且伸长率略有提高。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特殊的二维褶皱结构,讨论铝基烯合金的增强增韧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成形机制的研究
顾冬冬, 沈以赴, 潘琰峰, 胥橙庭
材料工程    2004, 0 (5): 42-48.  
摘要666)      PDF(pc) (519KB)(1868)    收藏
分析了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中单组元金属粉末、多组元金属粉末和预合金粉末的烧结成形机制;详细讨论了表面张力、粘度、颗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吸收率/反射率等材料特性以及激光参数、铺粉厚度、保护气氛、粉床预热温度和烧结辅助材料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邱婷, 苗晓亮, 宋文佳, 楼冬, 张树芳
材料工程    2018, 46 (3): 142-150.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1329
摘要2195)   HTML80)    PDF(pc) (3160KB)(1859)    收藏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近5年内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非常有活力的研究领域,在较短的时间内电池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材料的研究对于提高电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钙钛矿层制备方法、新材料的合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及改进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新材料合成的必要性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在降低钙钛矿毒性、大面积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研究前景,为今后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提供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需求及挑战
刘巧沐, 黄顺洲, 何爱杰
材料工程    2019, 47 (2): 1-10.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8.000979
摘要2288)   HTML49)    PDF(pc) (4836KB)(1852)    收藏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不断提高,急需发展轻质、高强韧、耐高温、长寿命、抗烧蚀、抗氧化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 matrix ceramic composites,CMC-SiC),以满足航空发动机愈加苛刻的服役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CMC-SiC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了CMC-SiC复合材料在国外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的应用进展及国内的研究现状。从工程化角度,指出了国内在高性能纤维、构件设计及制备、环境障涂层、无损检测技术、考核验证方法、修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及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指出了今后国内的研究目标与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结构吸波材料中纤维的电性能和吸波性能
罗发, 周万诚, 赵东林
材料工程    2000, 0 (2): 37-40.  
摘要420)      PDF(pc) (223KB)(1831)    收藏
评述了结构吸波材料中纤维的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玻璃纤维、Kevlar纤维不吸收雷达波,是理想的透波用纤维。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碳纤维是雷达波的反射材料。未经高温石墨化的碳纤维的吸波性能与电场的方向有关。电场方向与纤维方向平行时,碳纤维是雷达波反射材料;电场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或斜交时,碳纤维具有吸波性能。SiC纤维的吸波性能与纤维的热处理条件、化学成分有关。在与玻璃陶瓷基体复合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SiC纤维表面生成的富碳界面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收波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马传国, 容敏智, 章明秋
材料工程    2002, 0 (7): 40-45.  
摘要690)      PDF(pc) (363KB)(1827)    收藏
概述了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开发背景,描述了近几年来导热塑料、胶粘剂和橡胶领域内的研究开发进展。简单阐述了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机理并对如何设计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应用
崔岩
材料工程    2002, 0 (6): 3-6.  
摘要489)      PDF(pc) (174KB)(1792)    收藏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所获得的一系列成功应用,并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对相关产品与装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此外,还例举、分析和展望了该种复合材料在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惯导系统、光机结构及电子元器件中的几个颇具前景的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波音747飞机金属材料的选用特点
廖美东
材料工程    1989, 0 (2): 44-44.  
摘要305)      PDF(pc) (111KB)(1754)    收藏
据美国AIAA81-0508文件,波音747是目前起飞重量最大的客机,空重为164吨。制造一架这种飞机所需各种金属材料如下:铝180吨、铁72吨、钛15吨、铜9.9吨、锌3.2吨、镍2.7吨、锰1.5吨、铬1.2吨,共计285.5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钛碳化硅(Ti 3SiC 2)——一种新的高温材料
阮汝祥
材料工程    1997, 0 (5): 48-49.  
摘要907)      PDF(pc) (176KB)(1729)    收藏
钛碳化硅(Ti 3SiC 2)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高温强度、抗氧化和抗热震等性能,因此被认为是在高温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本文概述了钛碳化硅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主要性能、应用前景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航空结构材料的腐蚀失效分析及防腐控制
穆志韬, 赵霞
材料工程    1997, 0 (3): 42-45.  
摘要408)      PDF(pc) (185KB)(1725)    收藏
阐述了航空结构材料的腐蚀破坏类型及腐蚀特征,分析探讨了航空结构材料的腐蚀使用环境及主要腐蚀原因。结合实际维修工作,提出了结构腐蚀损伤部位的修理方法及防腐控制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Nd对Mg-6Zn-Mn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丁非, 张红菊, 段作衡, 齐福刚, 潘复生
材料工程    2013, 0 (3): 1-5.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13.03.001
摘要1031)   HTML    PDF(pc) (3544KB)(1700)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稀土Nd的含量对Mg-6Zn-Mn镁合金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Nd对铸态Mg-6Zn-Mn镁合金具有明显的细化枝晶作用。经过360℃挤压后,合金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当Nd含量较低时(低于0.4%,质量分数),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率较低,合金的室温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与初始合金相比,其屈服强度提高了17%,达到250MPa,抗拉强度超过300MPa。然而,随着Nd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率升高,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在其晶界上析出粗大的T相,而导致合金综合力学性能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定向凝固和单晶铸造技术的新进展(一)
陈婉华
材料工程    1990, 0 (6): 45-49.  
摘要177)      PDF(pc) (652KB)(1692)    收藏
定向凝固和单晶技术进入航空制造工业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为提高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性能和寿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这种工艺技术与先进的熔模铸造工艺的发展相结合,已经十分普遍而且大量地用来生产较先进的航空和地面燃气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我国也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定向叶片。有人称涡轮叶片的80年代是定向叶片的年代,90年代则是单晶叶片的年代。图1为英国R.R公司的单晶叶片(带螺旋引晶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冷喷涂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卜恒勇, 卢晨
材料工程    2010, 0 (1): 94-98.  
摘要545)      PDF(pc) (880KB)(1682)    收藏
综述了冷喷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冷喷涂过程中粒子的临界速度和涂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涂层的沉积机制,并阐述了涂层的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指出合理地控制喷涂参数是获得性能优异涂层的重要条件,同时改进喷枪结构,制备功能涂层和复合涂层将是冷喷涂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型的研究进展
张丁非, 戴庆伟, 胡耀波, 兰伟, 方霖
材料工程    2009, 0 (10): 85-90.  
摘要586)      PDF(pc) (1108KB)(1664)    收藏
镁合金板材在变形镁合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轧制成型工艺还不是很成熟。分析了镁合金轧制成型的特点,论述了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型的工艺,及异步轧制、等径角轧制、交叉棍轧制、累积叠轧等轧制方式对轧制成形性及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通过调整轧制工艺和选择轧制方式提高镁合金的轧制成形性。指出了镁合金板材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硼硅酸玻璃对CaO-B 2O 3-SiO 2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吕安国, 丘泰, 周洪庆, 刘敏, 杨春花, 沈朝忠
材料工程    2007, 0 (11): 41-44.  
摘要378)      PDF(pc) (1391KB)(1659)    收藏
采用在CaO-B 2O 3-SiO 2(CBS)玻璃中添加硼硅酸玻璃的方式制备了低温烧结的CBS复相玻璃陶瓷,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BS玻璃陶瓷10MHz下的介电常数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DSC,XRD和SEM微观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试样的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硼硅酸玻璃与CBS玻璃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硼硅酸玻璃的添加量在0~40%(质量分数,下同)的范围内均可在850℃烧结。硼硅玻璃能有效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实现介电常数在5.6~6.6范围内可调;硼硅玻璃的添加量小于20%时,膨胀系数增加幅度较小,随着硼硅玻璃量的增加,膨胀系数显著增大,其原因是随着硼硅酸玻璃添加量的增加,生成了具有低介电常数、高膨胀系数的α-SiO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址:北京81信箱44分箱 邮政编码: 100095
电话:010-62496276 E-mail:matereng@biam.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