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王开国, 李嘉荣, 曹春晓
    2004, 0(1): 3-7,11.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王开国, 李嘉荣, 曹春晓. 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研究现状[J]. 材料工程, 2004, 0(1): 3-7,11.
    WANG Kai-guo, LI Jia-rong, CAO Chun-xiao.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on Creep Behavior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3-7,11.

    综述了国内外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研究现状,分析了蠕变行为中γ'相定向粗化机理、蠕变各向异性和蠕变过程中位错演化问题,探讨了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方向.
  • 研究与应用
  • 研究与应用
    李兴无, 张庆玲, 沙爱学, 储俊鹏, 马济民
    2004, 0(1): 8-11.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兴无, 张庆玲, 沙爱学, 储俊鹏, 马济民. 变形温度对TA1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4, 0(1): 8-11.
    LI Xing-wu, ZHANG Qing-ling, SHA Ai-xue, CHU Jun-peng, MA Ji-min. Effect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A15 Alloy[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8-11.

    研究了变形温度对原始坯料为片状组织的TA15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随着变形温度(1030~930℃)的降低,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均增加.β区变形的镦粗试样为片状组织,在剧烈变形区和自由变形区,1080℃变形时β晶粒的动态再结晶程度比1030℃高.两相区变形镦粗试样的显微组织为过渡型组织,难变形区和剧烈变形区及自由变形区组织差别较大.
  • 研究与应用
    朱立群, 张玮, 刘锋
    2004, 0(1): 12-15.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朱立群, 张玮, 刘锋. 含有液体微胶囊的复合电沉积铜镀层性能的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12-15.
    ZHU Li-qun, ZHANG Wei, LIU Feng. Study 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Copper Coating with Microcapsule[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12-15.

    研究了含有有机硅树脂为囊心的液体微胶囊复合镀铜层的性能.通过进行25%氨水溶液腐蚀试验、10%硝酸溶液腐蚀试验和耐磨试验,测定了这种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由于复合镀铜层中含有液体微胶囊,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
  • 研究与应用
    李云涛, 杜则裕, 何晓东
    2004, 0(1): 16-19.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云涛, 杜则裕, 何晓东. 冷变形对国产X70管线钢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4, 0(1): 16-19.
    LI Yun-tao, DU Ze-yu, HE Xiao-dong. Effect of Cold Work on Sulfid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for Domestic Pipeline Steel X70[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16-19.

    采用慢应变速率法SSRT(Slow Strain Rate Test)测试了在含H2S的介质中不同冷变形度条件下管线钢X70的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CCC)性能.结果表明,冷变形度是影响国产X70管线钢SSCC的重要因素之一.冷变形促进了材料局部微观缺陷内能的增加,这些缺陷所在的位置,往往是氢易被捕捉的地方,造成氢的聚集,微观变形将会促进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随着冷变形度的增加,冷变形造成的位错等缺陷使强度进一步增大而韧性降低.最终氢与应力的交互作用导致X70管线钢抗SSCC性能下降.
  • 研究与应用
    井新利, 王杨勇, 张东华
    2004, 0(1): 20-24.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井新利, 王杨勇, 张东华. 二氧化硅/聚苯胺复合粒子的制备与性能[J]. 材料工程, 2004, 0(1): 20-24.
    JING Xin-li, WANG Yang-yong, ZHANG Dong-hua.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ilicon Dioxide/Polyaniline Composite Particl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20-24.

    在化学氧化聚合的反应介质中分散二氧化硅粒子,苯胺(ANI)优先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PANI)包覆的二氧化硅复合粒子(SD/PAN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ANI用量较小时,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形成均匀的PANI层,其厚度在10~60nm之间;ANI用量较大时,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有颗粒状PANI形成.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复合粒子表面PANI的氧化程度随ANI用量的减小有所下降.复合粒子表面的PANI对二氧化硅结合牢固,这种复合粒子能像纯PANI颗粒一样使冷轧钢(CRS)表面钝化,可以作为廉价的缓蚀剂用于防腐涂料.
  • 研究与应用
    焦宝祥, 丘泰, 沈春英, 徐洁
    2004, 0(1): 25-28.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焦宝祥, 丘泰, 沈春英, 徐洁. ZTA陶瓷注凝成型浆料流变性能的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25-28.
    JIAO Bao-xiang, QIU Tai, SHEN Chun-ying, XU Jie. Study on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Slurryfor ZTA Ceramics by Gelcast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25-28.

    研究了ZTA陶瓷注凝成型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体(AM)在液相中质量百分浓度为10%、交联剂与单体的比(MBAM/AM)较低时,悬浮体粘度较低;浓悬浮体粘度和剪切应力随分散剂掺量增加而减小,拟合的流变模型倾向为Herchel Bulk;ZrO2原料的粒度对浆料流变性有重要影响,较粗ZrO2原料对浆料流变性影响不大,占少量的超细ZrO2决定了ZTA浓悬浮体的性质;试验条件下研磨时间以9h为最佳.
  • 研究与应用
    程祥珍, 肖加余, 谢征芳, 宋永才
    2004, 0(1): 29-32,37.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程祥珍, 肖加余, 谢征芳, 宋永才. 聚碳硅烷纤维的不熔化与SiC纤维制备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29-32,37.
    CHENG Xiang-zhen, XIAO Jia-yu, XIE Zheng-fang, SONG Yong-cai. Research on Curing of Polycarbosilane Fiberand Preparation of SiC Fiber[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29-32,37.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经熔融纺丝制备了PCS纤维,研究了在190℃下不同不熔化时间对PCS纤维氧化增重、Si-H键反应程度、凝胶含量、氧含量及最终SiC纤维氧含量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熔化过程中,PCS结构中的Si-H键与氧反应,在PCS分子间形成Si-O-Si交联结构.随着不熔化时间的延长,PCS纤维发生氧化增重、Si-H键反应程度提高、凝胶含量增加,SiC纤维中氧含量也逐渐增加.在不熔化保温3h,制备的SiC纤维强度可达2.52GPa.随着不熔化时间的进一步延长,SiC纤维氧含量增加,其强度逐渐降低.
  • 研究与应用
    艾云龙, 刘长虹, 左敦稳, 王珉
    2004, 0(1): 33-37.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艾云龙, 刘长虹, 左敦稳, 王珉. ZrO2/SiC-WSi2/MoSi2纳米复相陶瓷制备及增韧机制探讨[J]. 材料工程, 2004, 0(1): 33-37.
    AI Yun-long, LIU Chang-hong, ZUO Dun-wen, WANG Min. Preparation and Toughened Mechanism of ZrO2/SiC-WSi2/MoSi2 Nanocomposite Ceramic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33-37.

    利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ZrO2/SiC-WSi2/MoSi2复合粉末的分散、热压试样结构、组织以及断口形貌和断裂韧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综合利用球磨、酒精清洗、超声波振荡能很好地实现纳米/微米颗粒的分散,团聚现象较轻.SiC,ZrO2纳米颗粒的协同复合化以及W的合金化能使复相陶瓷晶粒细化,增韧效果明显,断裂韧性可达8.13MPa·m1/2,断口呈现出以沿晶为主、穿晶为辅的混合断裂特征.复相陶瓷的增韧主要是通过晶粒细化、裂纹偏转、微裂纹形成、桥联等机制的综合作用.
  • 研究与应用
    蒙冕武, 刘心宇, 成钧, 周怀营
    2004, 0(1): 38-41.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蒙冕武, 刘心宇, 成钧, 周怀营. 高能球磨LaNi5-41%Mg合金的相组成与热稳定性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38-41.
    MENG Mian-wu, LIU Xin-yu, CHENG Jun, ZHOU Huai-ying. Phase Composi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LaNi5-41%MgAlloy Prepared by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38-41.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方法研究了高能球磨及热处理对新型合金LaNi5-41%Mg(质量分数)的组织形貌、结构变化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80r/min球磨250h后,LaNi5-41%Mg样品由镧、镁和镍等非晶以及微量的晶体Mg和Mg2Ni组成;所得的粉末形状大多数为规则的近球形或球形,颗粒直径为0.1~15.2μm,其中87%的颗粒直径为0.1~2μm.球磨样品经763K保温35d后,得到热稳定性较好的由纳米Mg2NiLa,Mg2Ni,Mg17La2三相组成的合金,其平均晶粒直径为26.9nm.
  • 研究与应用
    雷雨, 王玉林, 万怡灶, 张宗强, 郑立允
    2004, 0(1): 42-45,41.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雷雨, 王玉林, 万怡灶, 张宗强, 郑立允. 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42-45,41.
    LEI Yu, WANG Yu-lin, WAN Yi-zao, ZHANG Zong-qiang, ZHENG Li-yun. Study on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Nylon Composit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42-45,41.

    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连续C纤维和三维编织纤维增强铸型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磨痕和磨屑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三维编织C纤维增强铸型尼龙(简称C3D/MCPA)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低于连续C纤维增强铸型尼龙(简称CL/MCPA)复合材料;水润滑条件下C3D/MCPA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几乎为干摩擦时的50%.三维编织C纤维/芳纶纤维混杂增强铸型尼龙(简称HF/MCPA)复合材料中随C纤维相对体积比的提高,磨损率下降而摩擦系数变化不大.
  • 研究与应用
    李岳, 陶冶, 刘培英, 张勤, 张通和
    2004, 0(1): 46-48.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岳, 陶冶, 刘培英, 张勤, 张通和. 纳米表面改性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及机理研究[J]. 材料工程, 2004, 0(1): 46-48.
    LI Yue, TAO Ye, LIU Pei-ying, ZHANG Qin, ZHANG Tong-he. Wave Absorbing Property and Mechanism of Nano-surface-modifiedFiber Reinforced Resin Based Composite[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4, 0(1): 46-48.

    用MEVVA源离子注入法对增强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纳米表面改性层,用表面纳米改性的纤维制作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纳米表面改性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学性能和吸波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对增强纤维进行纳米表面改性,可以有效改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用纳米表面改性法制备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8~18GHz内,反射率为-(2.6~6.1)dB,吸波曲线具有宽频带吸波特征,材料的质量增量趋近于0.
我要投稿

创刊于1956年,月刊

ISSN:1001-4381

   CN:11-1800/TB

 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发北京航

          空材料研究院

热点专刊

虚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