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聂书红, 刘晓龙, 熊守美, 柳百成
    2005, 0(6): 3-6,26.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聂书红, 刘晓龙, 熊守美, 柳百成. 熔态Mg在Air/SF6保护气氛中形成的表面膜特征[J]. 材料工程, 2005, 0(6): 3-6,26.
    NIE Shuhong, LIU Xiaolong, XIONG Shoumei, LIU Baicheng.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Films Formed on Molten Magnesium with Air and SF6 as Protective Gas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3-6,26.

    研究了熔态Mg在Air/SF6保护气氛中形成的表面膜特征。随着镁液在保护气氛中暴露时间的增加,表面膜中F原子分数逐渐增加,而O的原子分数基本不变。因此认为保护性表面膜形成后,主要为F和Mg发生反应。部分近表面区域场发射SEM断面图中有多个不连续的白亮富F(约为74%原子分数)小半圆区域,而富F的小半圆亮区之间F含量显著降低(约为4.98%);部分为一条厚度不均匀的白亮带,其中F原子分数也很不均匀。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表面的结晶粒度逐渐增加。冷却凝固后的表面有很多裂纹,这些裂纹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表面MgO膜疏松,晶粒不断长大收缩,快速凝固过程中,MgO膜下面的镁液凝固收缩而形成。
  • 论文
    潘崇超, 李殿国, 凌刚, 尹法杰, 马天军
    2005, 0(6): 7-10,30.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潘崇超, 李殿国, 凌刚, 尹法杰, 马天军. Fe-15Cr-25Ni高温合金热压缩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模型[J]. 材料工程, 2005, 0(6): 7-10,30.
    PAN Chongchao, LI Dianguo, LING Gang, YIN FaJie, MA TianJun. Model for Flow Stress of Fe-15Cr-25Ni Superalloy Under Hot Compress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7-10,30.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15Cr-25Ni高温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5~1.0s-1,变形温度为950~12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Fe-15Cr-25Ni高温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能较好的描述Fe-15Cr-25Ni合金流变行为;所回归的峰值应力表达式为:σp=21.3139lnε+9.580495×105·Τ-1-538.12;热变形激活能Q=373.71kJ/mol。
  • 论文
    唐耿平, 程海峰, 赵建峰, 楚增勇, 周永江
    2005, 0(6): 11-12,35.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唐耿平, 程海峰, 赵建峰, 楚增勇, 周永江. 空心微珠表面改性及其吸波特性[J]. 材料工程, 2005, 0(6): 11-12,35.
    TANG Gengping, CHENG Haifeng, ZHAO Jianfeng, CHU Zengyong, ZHOU Yongjia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Cenospheres and Its 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11-12,35.

    通过CVD方法在空心微珠表面进行金属化改性,用扫描电镜对空心微珠表面镀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铁较均匀附着在微珠的表面。分别将改性前后的空心微珠制备成吸波材料,测试其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空心微珠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在8~18GHz扫频测试范围内,小于-10dB的频段范围在17.2~18GHz,最大吸收可达-11.27dB,对应的频率为18GHz。空心微珠的表面改性为其再利用找到有效的途径。
  • 论文
    袁杰, 肖刚, 曹茂盛
    2005, 0(6): 13-16,40.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袁杰, 肖刚, 曹茂盛. 用遗传算法计算设计多薄层雷达吸波材料的程序实现技术[J]. 材料工程, 2005, 0(6): 13-16,40.
    YUAN Jie, XIAO Gang, CAO Maosheng. Programmed Realization for Multi-layered Thin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13-16,40.

    本研究探索一种集成式多薄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系统的方法及程序实现技术。该设计系统采用传输线理论和跟踪计算方法来计算多层吸波材料的反射率,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引擎。利用开放源代码数据库服务器软件MYSQL实现了材料电磁参数数据库。在开放源代码软件平台下,创建了多薄层RAMs计算设计和性能预报智能系统。对几种典型的实际材料,进行了多代遗传、进化等优化计算,给出了比较理想的优化设计结果,并对优化结果和材料智能预报系统功能进行了技术评价。
  • 论文
    贺谦, 刘林, 邹光荣, 李双明, 李厚补, 傅恒志
    2005, 0(6): 17-19,44.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贺谦, 刘林, 邹光荣, 李双明, 李厚补, 傅恒志. Nd-Fe-B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17-19,44.
    HE Qian, LIU Lin, ZOU Guangrong, LI Shuangming, LI Houbu, FU Hengzhi. Investigation of Microstructure of Nd-Fe-B Peritectic Alloys Under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17-19,44.

    利用亚快速定向凝固设备制备Nd-Fe-B合金,并研究了其定向凝固组织。设计合金成分为:亚包晶成分(Nd10.8Fe83.8B5.4)、包晶成分(Nd11.76Fe82.36B5.88)和过包晶成分(Nd13.5Fe79.75B6.75)。对抽拉速率在5~500μm/s范围内合金的定向凝固及微观组织的研究表明:三种成分Nd-Fe-B合金的最终凝固组织均由α-Fe枝晶相、包晶Nd2Fe14B相和富Nd相组成;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α-Fe相的一次枝晶间距呈减小的趋势;三种成分凝固组织中的α-Fe相的体积分数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都表现出了先减后增的趋势,而Nd2Fe14B相的体积分数都表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
  • 论文
    宋桂香, 刘均海, 黄继华, 张建纲
    2005, 0(6): 20-23,49.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宋桂香, 刘均海, 黄继华, 张建纲. 成分参数对原位反应合成TiC/Cr18Ni8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5, 0(6): 20-23,49.
    SONG Guixiang, LIU Junhai, HUANG Jihua, ZHANG Jiangang.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Parameters on In situ Reactive Synthesis of TiC/Cr18Ni8 Steel Bonded Carbid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20-23,49.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原位反应合成了TiC/不锈钢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主要研究了成分参数硬质相TiC含量和C/Ti原子比对原位反应合成TiC/Cr18Ni8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Fe-Cr-Ni固熔体,TiC颗粒较细小,形状较规则,最大约2~3μm,大部分在1μm以下,随理论硬质相TiC含量的增加,钢结硬质合金的孔隙度增加,密度降低,TiC颗粒长大。C/Ti原子比为0.9的钢结硬质合金比C/Ti原子比为1.0的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更高,所原位反应合成的TiC颗粒的尺寸更小、数量更多,而且分布更均匀。
  • 测试与表征
  • 测试与表征
    乌云其其格, 廖子龙
    2005, 0(6): 24-26.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乌云其其格, 廖子龙. 3233树脂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24-26.
    Wuyunqiqige, LIAO Zilong. Study on Properties of 3233 Resi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24-26.

    通过DSC法确定了3233中温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结果表明,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为85.05kJ/mol,反应级数为0.971。在DSC分析、粘度-温度曲线和凝胶时间-温度曲线的基础上确定了固化工艺,最佳固化工艺参数为125℃固化90min。
  • 测试与表征
    王正平, 陈兴娟, 李辰砂
    2005, 0(6): 27-30.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王正平, 陈兴娟, 李辰砂. 中孔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性能的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27-30.
    WANG Zhengping, CHEN Xingjuan, LI Chensha.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TiO2 an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Degradating Rhodamine[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27-3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引入紫外光照辐射,制备出具有一定特殊性能的中孔TiO2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吸收、漫反射紫外、表面光电压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对水溶性染料罗丹明B的光降解反应,考察了光助中孔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 测试与表征
    孟波, 谭小耀, 杨乃涛, 张宝砚
    2005, 0(6): 31-35.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孟波, 谭小耀, 杨乃涛, 张宝砚. SrCe0.95Y0.05O(3-δ)固体电解质纳米陶瓷粉的低温燃烧合成和表征[J]. 材料工程, 2005, 0(6): 31-35.
    MENG Bo, TAN Xiaoyao, YANG Naitao, ZHANG Baoya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rCe0.95Y0.05O3-δ Nano Powders by the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31-35.

    用柠檬酸及乙二醇作络合剂和燃料,硝酸作氧化剂,氨水作pH值调节搅和燃烧助剂,通过低温燃烧法合成了固体电解质SrCe0.95Y0.05O3-δ(SCY)纳米陶瓷粉。用X-ray衍射(XRD),热分析(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初步考察了粉体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低温燃烧法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溶胶燃烧一步合成粒度小于25nm,分布均匀的SCY纳米粉,粉体具有良好的烧结性能。
  • 测试与表征
    杨威, 曹传堂, 曹传宝
    2005, 0(6): 36-40.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杨威, 曹传堂, 曹传宝. 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其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36-40.
    YANG Wei, CAO Chuantang, CAO Chuanbao. Synthesis of LiFePO4 by Liquid-stat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It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36-40.

    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谱学性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表观形貌和电性能上与固相法制备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制备的LiFePO4为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具有3.4V左右的放电电压平台,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分别以0.2,0.4mA/cm2的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2.3,127mAh/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9.7,105.5mAh/g。
  • 工艺
  • 工艺
    古立新, 金建军, 刘富荣
    2005, 0(6): 41-44.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古立新, 金建军, 刘富荣. 热处理对9Cr13Ni6Co5Be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5, 0(6): 41-44.
    GU Lixin, JIN Jianjun, LIU Furong.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9Cr13Ni6Co5Be Steel[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41-44.

    研究了热处理对9Cr13Ni6Co5Be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3Ni6Co5Be钢经1020℃淬火,马氏体转变较充分,该钢可获得较高的硬度;350℃以下回火材料的硬度变化不明显,在470℃左右回火,组织中共格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Be2Fe,是硬度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
  • 工艺
    张伟, 范志康, 徐国辉, 文九巴
    2005, 0(6): 45-49.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张伟, 范志康, 徐国辉, 文九巴. 扩散工艺对渗铝钢循环氧化和剥落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45-49.
    ZHANG Wei, FAN Zhikang, XU Guohui, WEN Jiuba. Effect of Diffusion on Cyclic Oxidation and Spalling Resistance of Aluminized Steel[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45-49.

    通过不同扩散工艺实验,研究了热浸渗铝钢的抗氧化和剥落性能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扩散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扩散层的空洞不断增加,次外层和过渡层之间空洞逐步聚集连接成波浪线状空洞带。在高温氧化期间,空洞带又连接成平行于表面的线状裂纹,其内部产生了内氧化。因此,渗铝钢的抗循环氧化和剥落性能不仅与扩散层组织和表面的氧化速度有关,而且与扩散层的空洞和内氧化有关。最佳的扩散工艺参数是900℃×2h。
  • 工艺
    张明, 许亚洪, 邢军, 安学锋, 益小苏
    2005, 0(6): 50-53,58.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张明, 许亚洪, 邢军, 安学锋, 益小苏. RTM用环氧3266树脂体系化学流变特性的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 0(6): 50-53,58.
    ZHANG Ming, XU Yahong, XING Jun, AN Xuefeng, YI Xiaosu. Study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3266 Epoxy for Resin Transfer Mold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50-53,58.

    本研究在基本的黏度实验和DSC热分析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双阿累尼乌斯方程研究了RTM用环氧3266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化学流变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揭示了该树脂体系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黏度变化规律,定量预报了该体系的低黏度工艺窗口平台,为合理制定RTM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工艺参数的全局性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 综述
  • 综述
    裴立宅, 唐元洪, 张勇, 郭池, 陈扬文
    2005, 0(6): 54-58.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裴立宅, 唐元洪, 张勇, 郭池, 陈扬文. 氧化物辅助生长硅纳米线[J]. 材料工程, 2005, 0(6): 54-58.
    PEI Lizhai, TANG Yuanhong, ZHANG Yong, GUO Chi, CHEN Yangwen. Silicon Nanowires Fabricated by Oxide-assisted Growth Mechanism[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54-58.

    氧化物辅助生长机理是近年来在合成硅纳米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一维纳米材料生长的机理,根据此机理已经制备出了多种一维纳米材料。介绍了氧化物辅助生长机理及其根据此机理制备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载气、压力及原料等不同条件对合成硅纳米线的影响等进展情况,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 综述
    韩媛媛, 张宇民, 韩杰才, 张剑寒, 姚旺, 周玉峰
    2005, 0(6): 59-63.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韩媛媛, 张宇民, 韩杰才, 张剑寒, 姚旺, 周玉峰. 国内外碳化硅反射镜及系统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05, 0(6): 59-63.
    HAN Yuanyuan, ZHANG Yumin, HAN Jiecai, ZHANG Jianhan, YAO Wang, ZHOU Yufeng. Development of the Silicon Carbide Mirror and System in the World[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 0(6): 59-63.

    对几种常用反射镜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比较,对最有发展前途的反射镜材料——碳化硅的诸多特点进行了归纳,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碳化硅反射镜制备、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碳化硅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碳化硅反射镜及系统的发展做了简要评述。
我要投稿

创刊于1956年,月刊

ISSN:1001-4381

   CN:11-1800/TB

 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发北京航

          空材料研究院

热点专刊

虚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