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3, 0(9): 0-0.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 《材料工程》2013年第09期目次[J]. 材料工程, 2013, 0(9): 0-0.
    .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0-0.

  • 材料与工艺
  • 材料与工艺
    卢金文, 葛鹏, 赵永庆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卢金文, 葛鹏, 赵永庆. Mo对Ti-Mo系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其强化效应[J]. 材料工程, 2013, 0(9): 1-5.
    LU Jin-wen, GE Peng, ZHAO Yong-qing. Influence of Mo on Microstructure of Ti-Mo Alloys and Strengthening Effect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1-5.

    对不同Mo含量β单相区锻造的Ti-Mo合金在相变点以上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对合金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i-1Mo合金和Ti-2Mo合金主要由等轴的α相组成,Ti-4Mo合金主要由针状六方马氏体α'相和原始β晶界组成,当合金Mo含量超过10%(质量分数)时,合金主要由等轴的β相组成。晶粒尺寸统计结果显示:晶粒尺寸与固溶时间呈指数关系;在固溶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晶粒尺寸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合金中Mo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另外Ti-Mo合金的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但合金的塑性变化不大,最后对影响合金强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材料与工艺
    李斌, 陈招科, 熊翔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斌, 陈招科, 熊翔. 梯度分布TaC界面改性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J]. 材料工程, 2013, 0(9): 6-10.
    LI Bin, CHEN Zhao-ke, XIONG Xiang.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C Composites with Gradient Distributed TaC Interlayer[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6-10.

    利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在三维细编穿刺炭毡中的炭纤维表面沉积TaC陶瓷界面,通过控制气体在预制体中的流动方向,获得梯度分布TaC界面改性C/C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弯曲性能以及断裂韧性,结果表明:TaC呈层状分布在炭纤维表面,从C/C复合材料表层到内部,TaC陶瓷相的含量呈梯度分布;梯度分布TaC界面改性C/C复合材料的平均弯曲强度为272.6MPa,平均断裂韧性为5.0MPa·m1/2;整体上,沿材料厚度(Z轴)方向,随TaC含量的降低,纤维的拔出长度明显变短;在表层富TaC区,TaC含量对材料断裂行为有较大影响,其表现为:在TaC含量较多的外层,材料断裂为脆性断裂,而在TaC含量较少的内层,材料断裂为假塑性断裂。
  • 材料与工艺
    彭宁琦, 唐广波, 刘正东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彭宁琦, 唐广波, 刘正东. 奥氏体高温转变区二段冷却速率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3, 0(9): 11-15.
    PENG Ning-qi, TANG Guang-bo, LIU Zheng-dong. Effect of Two-stage Cooling Rate on Austenite-ferr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High Temperature Transition Reg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11-15.

    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机对C-Mn钢热压缩变形后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区进行二段冷却速率控制,通过冷却过程中施加微小应变,并根据应力-温度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二段冷却速率对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和相变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区冷却相同时间,相对于连续冷却,当前段快冷,后段缓冷时,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下降,相变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当前段快冷速率为100℃/s时,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下降幅度能达到100℃,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近1倍。因此,应用前置式超快冷,并随后缓冷的冷却方式有助于提高铁素体转变量,并降低铁素体相变的温度,以细化铁素体晶粒。
  • 材料与工艺
    陈雨来, 董长征, 蔡庆伍, 万德成, 李亮, 齐越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陈雨来, 董长征, 蔡庆伍, 万德成, 李亮, 齐越. Mo和Ni对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3, 0(9): 16-21.
    CHEN Yu-lai, DONG Chang-zheng, CAI Qing-wu, WAN De-cheng, LI Liang, QI Yue. Effect of Mo and Ni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ide-free Bainite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16-21.

    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Ni和含Mo三种成分实验钢的CC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及轧后空冷条件下三种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少量Mo和Ni能有效延迟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CCT曲线中高温铁素体相变,降低Ms点,促进贝氏体相变。Mo和Ni的添加可使实验钢轧后空冷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混合组织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BF+AR),Ni对贝氏体板条的细化作用比Mo显著,但组织中会出现少量粗大贝氏体;Mo对轧后相变过程中粗大贝氏体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获得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均匀性更好。Mo和Ni均可有效提高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其中Ni对抗拉强度的提升作用强于Mo,而Mo则更有利于冲击韧性的提高。含Ni的2#实验钢抗拉强度比不加Ni和Mo的1#实验钢提高252MPa,含Mo的3#实验钢-20℃下冲击吸收功比1#提高11J。
  • 材料与工艺
    王东, 赵军, 李安海, 崔晓斌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王东, 赵军, 李安海, 崔晓斌. 基于微观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硬度预报模型[J]. 材料工程, 2013, 0(9): 22-26,31.
    WANG Dong, ZHAO Jun, LI An-hai, CUI Xiao-bin. Microstructure-level Modeling for Hardness Prediction of WC-Co Cemented Carbid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22-26,31.

    采用"随机法"构建了考虑WC-Co硬质合金的Co相体积分数、晶粒平均粒径分布、晶粒形心分布以及晶粒取向角分布的微观结构模型,结合显微压痕实验的有限元模拟,提出一种基于材料微观结构的硬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法"构建的微观结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材料的真实细观结构特征;材料的硬度受微观结构的影响较大,其中以Co相体积分数和晶粒平均粒径分布最为显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报WC-Co硬质合金的硬度。
  • 材料与工艺
    于建明, 温彤, 岳远旺, 吴诗仁, 雷帆, 肖冰娥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于建明, 温彤, 岳远旺, 吴诗仁, 雷帆, 肖冰娥.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Z31镁合金加工图参数优化[J]. 材料工程, 2013, 0(9): 27-31.
    YU Jian-ming, WEN Tong, YUE Yuan-wang, WU Shi-ren, LEI Fan, XIAO Bing-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Processing Map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27-31.

    基于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的AZ31镁合金热压缩实验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了流变应力与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相对应的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的预测数据构造了AZ31的加工图。结果表明:AZ31流变失稳区分布在低温高应变速率区和中温较低应变速率区,当温度为340~440℃、应变速率为0.01~0.02s-1时功率耗散因子较大,为加工性较好的区域;利用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流变应力的网络预测值与实验值能够很好地吻合,其最大相对误差为6.67%;不同变形条件绘制的加工图表明AZ31是应变不敏感、但对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的材料。
  • 材料与工艺
    武会宾, 刘跃庭, 王立东, 刘立甫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武会宾, 刘跃庭, 王立东, 刘立甫. Cr含量对X120级管线钢组织及耐酸性腐蚀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3, 0(9): 32-37,43.
    WU Hui-bin, LIU Yue-ting, WANG Li-dong, LIU Li-fu. Influence of Cr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s and Aci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X120 Grade Pipeline Steel[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32-37,43.

    运用SEM,TEM和失重法研究了Cr元素对X120级管线钢力学性能及耐CO2/H2S腐蚀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四种实验钢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力学性能均达到API 5L标准中X120级别,且随Cr含量增加,板条束数量增加,宽度变窄,使得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大;钢中析出物主要为(Nb,Ti)(C,N),当Cr含量达到3%(质量分数)时,析出物中发现极少量Cr。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在CO2/H2S环境下,四种钢腐蚀产物膜均分为两层,内层主要为CO2腐蚀产物FeCO3,外层是FeS;Cr主要存在于腐蚀产物膜的内层,且随钢中Cr含量的增加,Cr在内层腐蚀产物中的富集量加大;钢中的Cr元素使腐蚀产物膜变得致密且具有离子选择性,阻止腐蚀液中的阴离子到达基体,进而提高钢的耐CO2/H2S腐蚀性能。
  • 材料与工艺
    庄栋栋, 王作成, 张建强, 陈陪敦, 陈坤, 马正伟, 谷国华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庄栋栋, 王作成, 张建强, 陈陪敦, 陈坤, 马正伟, 谷国华. 不同压下率低碳铝镇静钢板再结晶实验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 0(9): 38-43.
    ZHUANG Dong-dong, WANG Zuo-cheng, ZHANG Jian-qiang, CHEN Pei-dun, CHEN Kun, MA Zheng-wei, GU Guo-hua.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crystallization of Low Carbon Al-killed Steel Sheets with Different Rolling Reduc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38-43.

    将不同冷轧压下率的低碳铝镇静钢进行不同保温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再结晶实验研究,利用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退火后试样的硬度、金相显微组织及织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工艺制度条件下,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再结晶开始和结束温度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当冷轧压下率升高到68%后,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对再结晶晶粒细化的作用减弱,甚至没有细化作用;680℃保温退火时,一开始就发生了再结晶,基本不需要孕育期。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均匀长大,晶粒饼形程度增加;退火温度由660℃升高到720℃时,{111}面有利织构增加,{100}面不利织构减少,720℃退火温度较为适宜。冷轧压下率为58%的试样在760℃退火时发生了二次再结晶对实验钢板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材料与工艺
    曾莉, 王岩, 李莎, 李阳, 金宪哲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曾莉, 王岩, 李莎, 李阳, 金宪哲. 700℃超超临界锅炉材料GH4700镍基合金组织演变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 0(9): 44-47.
    ZENG Li, WANG Yan, LI Sha, LI Yang, JIN Xian-z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GH4700 Superalloy for 700℃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44-47.

    通过热压缩实验、组织分析同时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方法,对700℃超超临界锅炉材料GH4700镍基合金组织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H4700镍基合金具有较高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性,随着变形温度的下降和应变速率的增大,合金的流变应力迅速升高,其动态再结晶形核方式为典型的应变诱导晶界迁移形核;其热变形激活能及晶粒长大激活能分别为345.0948kJ/mol和252.05kJ/mol。
  • 材料与工艺
    周和荣, 揭敢新, 马坚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周和荣, 揭敢新, 马坚. 聚酯粉末涂层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J]. 材料工程, 2013, 0(9): 48-53,59.
    ZHOU He-rong, JIE Gan-xin, MA Jian. Corrosion Behavior of Polyester Powder Coating in Simulated Sea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48-53,59.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涂层缺陷以及不同前处理工艺对建筑铝合金6063在0.6mol/L NaCl溶液(pH=7.0)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未经铬酸钝化处理的铝合金缺陷粉末涂层在0.6mol/L NaCl溶液(pH=7.0)中浸泡50d后,其划痕处堆满腐蚀产物,涂层色差变化较大,划痕两侧无明显腐蚀,其腐蚀速率比浸泡相同时间的经铬酸钝化处理的铝合金粉末涂层约高5倍,铝合金钝化膜能延缓腐蚀,提高缺陷涂层和完整涂层的阻抗。
  • 材料与工艺
    葛茂忠, 项建云, 张永康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葛茂忠, 项建云, 张永康. 激光冲击处理对AZ31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3, 0(9): 54-59.
    GE Mao-zhong, XIANG Jian-yun, ZHANG Yong-kang. Effect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54-59.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AZ31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波长为1054nm,脉冲宽度为15ns,脉冲能量为10J,光斑直径为3mm的YAG脉冲激光,对变形镁合金AZ31B薄板试样表面进行冲击处理。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的工艺参数,激光冲击处理能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表面晶粒尺寸约为20nm;试样表面激光诱导的残余压应力高达-125MPa;激光冲击处理试样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6.9%;屈服强度提高了16.3%;表面硬度提高了91.8%。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测激光冲击试样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力学性能提高的机理。
  • 材料与工艺
    庞佑霞, 许焰, 张昊, 唐勇, 刘厚才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庞佑霞, 许焰, 张昊, 唐勇, 刘厚才. 微/纳米复合涂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J]. 材料工程, 2013, 0(9): 60-63.
    PANG You-xia, XU Yan, ZHANG Hao, TANG Yong, LIU Hou-cai. Erosion Resistance of Micro/Nano Composite Coat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60-63.

    为了修复在冲蚀磨损环境下流体机械的过流部件,在分析过流部件冲蚀磨损机理的基础上,优选微/纳米颗粒填料对有机复合弹性涂层的黏性底层和抗冲蚀橡胶层进行优化设计,模拟现场工况利用转盘式磨损实验装置对涂覆该涂层的试件以及另外四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的试件进行耐冲蚀磨损性能实验,并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SEM)对冲蚀磨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35h的冲蚀磨损后,所研究的五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试件在冲蚀磨损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相同,微/纳米复合涂层具有最佳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基本没有失重,而用胎体粉涂覆的试件耐冲蚀磨损性能最差,说明该涂层能有效修复过流部件并提高过流部件的抗冲蚀磨损能力。
  • 材料与工艺
    李权, 杨锦, 蒋显全, 程仁菊, 刘文君, 曾斌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李权, 杨锦, 蒋显全, 程仁菊, 刘文君, 曾斌. AZ系列镁合金热模拟挤压组织均匀性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 0(9): 64-68.
    LI Quan, YANG Jin, JIANG Xian-quan, CHENG Ren-ju, LIU Wen-jun, ZENG Bin. Microstructure Uniformity Investigation of Hot Extruded AZ Series Alloy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64-68.

    将AZ10,AZ31,AZ61,AZ91镁合金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模拟挤压实验,并对挤压制品的组织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含量、均匀化预处理与否及挤压比是挤压制品组织均匀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挤压前经均匀化预处理比未经均匀化预处理的镁合金挤压组织更均匀,但晶粒更大,并且未经均匀化预处理的镁合金挤压组织具有未发生再结晶的岛状组织。合金元素含量越高的镁合金挤压组织越不均匀,但晶粒越细小。随着挤压比的增大,组织趋于均匀。
  • 测试与表征
  • 测试与表征
    王东宁, 李嘉禄, 焦亚男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王东宁, 李嘉禄, 焦亚男. 平纹织物三维细观几何模型和织物防弹实验的有限元模拟[J]. 材料工程, 2013, 0(9): 69-74,78.
    WANG Dong-ning, LI Jia-lu, JIAO Ya-nan. 3D Meso-geometrical Model of Plain Weave Fabric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Under Ballistic Impact[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69-74,78.

    建立了平纹织物的三维细观几何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弹丸冲击的条件下,单层芳纶织物的响应过程。模型的几何形状参考了平纹织物的截面显微镜照片,使建立的模型更加准确,更接近平纹织物真实的结构。纱线模型选用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材料参数和失效条件均参考真实的Kevlar织物,并考虑纱线和纱线之间以及纱线和弹丸之间的摩擦。模拟中,通过设定弹丸的撞击速率Vs,得到剩余速率Vr,并由此计算单层织物的弹道极限速率V50。结果表明:织物的变形过程和失效形式在模拟中得到细致的显现,模拟所得结果V50和织物的失效形式与实验结果的一致程度较好。
  • 测试与表征
    冯利邦, 李晖, 郝相忠, 柴昌盛, 薛向军, 郝学兴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冯利邦, 李晖, 郝相忠, 柴昌盛, 薛向军, 郝学兴. 磷酸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与耐热性能[J]. 材料工程, 2013, 0(9): 75-78.
    FENG Li-bang, LI Hui, HAO Xiang-zhong, CHAI Chang-sheng, XUE Xiang-jun, HAO Xue-xing. Struc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Phosphoric Acid-modified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75-78.

    通过用磷酸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改性酚醛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酚醛树脂改性前后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考察,并通过测试试样的拉伸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磷酸改性后,在酚醛树脂分子中引入了键能较高的P—O—C和P=O键,使酚醛树脂形成了热稳定性较高的杂环结构并提高了树脂的芳香性,降低了树脂在高温下的分解量,从而使其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 测试与表征
    焦泽辉, 宋西平, 张敏, 于慧臣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焦泽辉, 宋西平, 张敏, 于慧臣. 全片层与双态组织高铌TiAl合金高温原位拉伸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 0(9): 79-83,90.
    JIAO Ze-hui, SONG Xi-ping, ZHANG Min, YU Hui-chen. In-situ Tensile Study for Fully Lamellar and Duplex Microstructures of High Nb Containing TiAl Alloy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79-83,90.

    利用原位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全片层(Fully Lamellar, FL)组织与双态(Duplex, DP)组织高铌TiAl合金在750℃下的拉伸力学行为。结果表明:DP组织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其抗拉强度为958MPa,断面收缩率为45.1%,FL组织抗拉强度较低且几乎没有塑性;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加,DP组织合金试样表面存在一个大量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过程,这些裂纹均匀分布在试样表面,主要以萌生为主,几乎难以扩展,而在FL组织中只能观察到少量的裂纹萌生现象;拉伸断裂后的DP组织合金的裂纹是由多个孔洞合并而成,呈蠕虫状且尺寸很小,FL组织中与拉伸方向垂直或呈一较大夹角的片层团界及片层界较易萌生裂纹,在临近断口区域,裂纹主要以穿层扩展为主。
  • 综述
  • 综述
    刘亚虎, 蔡雪原, 朱延超, 张琳娇, 杨建红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刘亚虎, 蔡雪原, 朱延超, 张琳娇, 杨建红. 纳米碳化硅颗粒的团聚及分散的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13, 0(9): 84-90.
    LIU Ya-hu, CAI Xue-yuan, ZHU Yan-chao, ZHANG Lin-jiao, YANG Jian-hong. Research Progress in SiC Nanoparticles Aggregation and Dispers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84-90.

    介绍了微粒团聚机理、团聚类型及其区别;在介绍软团聚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pH值、悬浮液黏度及分散剂类型对纳米碳化硅分散效果的影响;阐述了自然碳化硅的带电状态、化学成分及其表面改性情况;在列举了添加分散剂前后纳米碳化硅等电点(IEP)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一种新的分散剂—甲苯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从吸附量、悬浮液黏度及Zeta电位三个方面与传统分散剂作了对比;最后,根据人们对团聚机理的认识及纳米碳化硅分散的研究现状,在未来的研究中不仅要侧重于纳米碳化硅性质、颗粒微观结构的研究,而且要注重纳米碳化硅的工业生产和制备以及分散剂的优化。
  • 综述
    陈建勋, 赵兴科, 刘大勇, 黄继华, 邹旭晨
    摘要 PDF全文 ( ) 引用此文   可视化   收藏
    X

    陈建勋, 赵兴科, 刘大勇, 黄继华, 邹旭晨. 电子组装用SnAgCu系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13, 0(9): 91-98.
    CHEN Jian-xun, ZHAO Xing-ke, LIU Da-yong, HUANG Ji-hua, ZOU Xu-chen.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nAgCu System Lead-free Solders in Electronics Pack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3, 0(9): 91-98.

    SnAgCu钎料广泛应用在电子组装领域,被认为是传统SnPb钎料的最佳替代品。但与Sn63Pb37钎料相比,SnAgCu钎料抗氧化能力差,钎料内部及焊点界面存在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块及服役期间焊点抗蠕变、疲劳性能较低。添加合金元素和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改善SnAgCu钎料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焊点可靠性。这对发展新型高性能无铅钎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结合国内外SnAgCu系无铅钎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阐述了合金元素和纳米颗粒等因素对钎料的润湿性、抗氧化性以及焊点显微组织和可靠性的影响,指明了该钎料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我要投稿

创刊于1956年,月刊

ISSN:1001-4381

   CN:11-1800/TB

 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发北京航

          空材料研究院

热点专刊

虚拟专题